新闻中心

版面速览|11月30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

来源: 高管动态 时间: 2024-02-01 16:11:10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清镇市犁倭镇打鼓寨村的贵州目前开采顶级规模的单体铝土矿山,和记者想象中山体、尘土飞扬的矿山场景不同,一幢屋顶矗立“打造中铝公司示范性矿山”标语的办公楼,坐落在重峦叠翠间,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

  7年前,中铝贵州分公司猫场铝矿在这里悄然建成,投入试生产,并于2021年达产,实现年产铝土矿石100万吨的设计目标,成为省内铝土矿规模开采的“第一”。

  3年前,这座铝土矿山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并于当年推荐到自然资源部参加国家级绿色矿山遴选,最终顺利进入2020年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清镇市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矿区始终将绿色环保作为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通过优化地下矿井开采技术,推进数字矿山建设,不断夯实矿山本质安全的基础,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废水无害化处理及有效利用、废渣生态修复等绿色环保投入,为绿色矿山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孔维波,井下带班矿长,已于早上8点31分进入采矿作业区,目前在主斜坡道500米处附近。”在猫场铝矿中控室内,通过电子大屏,点开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即可查看井下所有工作人员的实时定位、工作轨迹、入井时间和时长等信息,实现人员的高效管理。

  副矿长王俊和记者说,猫场铝矿通过加快数字矿山建设,矿区内已同步建成集中化的监测、监控及流程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

  除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还包括环境在线监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远程机械通风机控制系统、自动抽排水系统、皮带运输远程启停系统。中控系统不仅大幅度的提升了矿区的作业效率,也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井下,所有开采的矿石会通过中段电机车运送到破碎机系统来进行破碎,再通过胶带机系统自动化运输到地表堆场按照类别存储放置……采矿全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紧凑且有序,实现了矿区“鞋子不粘泥,树叶不见土”,周围环境扰动最小化。

  “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资源丰富,岩溶地形密布,采空区如果出现塌陷,地下水流向受压改变,土壤保水性会变差。”王俊说,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矿区积极改进采矿方法,保护地下含水层,防止地表因地下开采出现塌陷,污染和破坏地下水资源。

  一系列技术创新赋能,提升了猫场矿区的含金量和含绿量。目前,猫场铝矿在矿区设置地下水位水质监测点7个,地表岩移在线个,预防崩塌、滑坡等灾害。

  高大的林木间,可以望见一个几层数米高的沉淀池,矿区井下的无扰动自流排水通过修建的引水渠,经过高效多级沉淀后,最终排入附近地表河流中。对于井下采掘机械设备在作业中经过扰动产生的废水,则会统一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站按程序处理后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谢其荣介绍,矿区污水处理站的日解决能力为600立方米,水质实施24小时全程监控,主要是通过加入漂白粉、聚氯化铝、絮凝剂等药剂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后的水每2小时自动检验测试一次,相关水质监测数据通过在线监测平台及时传输到省生态环境厅监控平台。

  污泥中含有矿粉,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矿区通过脱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会定期回收到地表堆场进行再利用,实现了“颗粒归仓”。如此一来,产生的固废也有了“新去处”,实现高效循环利用。

  污水处理站旁,矿区建设时的废渣场也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覆土复绿。短短几年,曾经的荒坡已然长成了一片茂密的小树林。

  秉持着“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猫场铝矿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环境,不仅在废水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井下的主要开采机械设备均实现了电动化,一方面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守护绿水青山,矿区焕然一新。点滴细节积累,推动了猫场矿山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铝贵州分公司矿业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张杰介绍,“现在,我们根据铝土矿的品位等级,采取分采、分堆的方式,再通过分类销售,逐步的提升铝土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了资源价值最大化。”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亟待先进的采矿工艺应用。通过精准配销,促进中低品位、难处理矿产的合理利用,实现贫富兼采、好矿采好、差矿采准的目标。

  “过去,贵州很多矿山小而散,矿产开采方式破坏大、粗放化,矿产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张杰说,顺应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的采矿技术革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显示,目前,猫场铝矿产能占比已超过清镇市全市300多万吨总产能的三成,铝土矿主要供应清镇本地的氧化铝龙头生产企业,对清镇市铝产业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企业是绿色矿山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张杰表示,中铝贵州分公司将始终把环保理念贯穿到矿山开采全过程,通过进一步提升回采率、减少尾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致力于把猫场铝矿打造成中铝集团的示范性标杆矿山。

  猫场铝矿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履行好国家级绿色矿山的企业责任,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企地和谐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贵州建设绿色矿山工作中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11月28日,威宁自治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黑颈鹤翩跹起舞、展翅翱翔。

  黑颈鹤是全球唯一在高原生长、繁殖的鹤类。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越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其在草海越冬期约为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3月底。截至11月28日,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达2119只。何欢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为加强对迁徙候鸟及栖息地的保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11月28日,贵州省林业局发布《贵州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第一批)》的通告,划定36个贵州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第一批)。

  36个贵州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包括草海、梵净山、宽阔水等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锁黄仓、鸳鸯湖等5个国家湿地公园,清镇红枫湖、安龙招堤等3个风景名胜区,湄潭百面水、思南四野屯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榕江月亮山、从江月亮山等10个市(州)级、县级保护区以及从江翠里、织金凤凰山等5个候鸟迁徙通道重要区域。涉及黔东南、毕节、铜仁、遵义、黔南、六盘水和黔西南7个市(州)和威宁、江口、习水、赤水、荔波、从江、安龙等35个县(市、区)。

  据了解,鸟类迁徙通道是指鸟类繁殖、迁徙和越冬的栖息生境或栖息地,也包括迁徙时集中经过的特殊地理位置,如山谷、垭口等。

  省林业局要求,各有关林业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要明确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在候鸟迁徙季节,要组织基层林业站和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护林员开展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的巡护巡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报告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各地要持续组织并且开展清网、清套等专项行动,坚决消除威胁候鸟安全风险隐患。要充分的发挥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联席会议制度,依法严厉打击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各有关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要将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纳入监测范围,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报告候鸟等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情况。

  让林地空气变成线日,黔南州林业局向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一张林业碳票。作为交易、质押、兑现等职能的收益权凭证,这张村集体林业碳票让大岩村5000余亩集体森林资源变成了可以流通的资产。当天,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龙里支行对合作社授贷集体林业碳票50万元。龙里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10.43万公顷。近年来,该县积极发展林业碳汇,2023年成功申报成为全省6个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县之一。

  据介绍,本次村集体林业碳票授贷资金将用于盘活村闲置宅基地、完善生态停车场、观光设施等基础配套,由社会资本投入资金,参与建设和运营,降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风险,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

  2021年6月,贵州省林业局快速推进林业碳汇工作。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贵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林业碳票方面的探索步履铿锵——

  构建“领导小组+研究机构+市场协会”的林业碳汇发展组织体系。成立省级林业碳汇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导协调全省林业碳汇发展。依托省林科院组建林业碳汇研究中心,全方面开展林业碳汇政策理论、计量监测、标准体系、市场交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立由27家企业组成的林业碳中和行动联盟,汇聚省内外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资源要素,分类探索碳中和模式。

  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印发《贵州省林业碳票登记及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建议》《贵州省林业碳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省林业局关于加强上下联动共同探索林业碳汇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关于防范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风险的通知》《贵州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贵州省林业碳票登记及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等。

  搭建交易买卖平台。建成贵州省林业碳票综合服务线上平台,从省级层面统一林业碳票登记、交易、核销等程序,实现申请登记、内容审查、第三方审核、碳票颁发等流程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打造“碳绘黔程”APP平台,推动计量监测电子化、信息化、无纸化,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为摸清森林碳汇的现状、变化、分布及潜力实行三级联动,形成统一的监测数据成果。

  2022年2月15日,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由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据测算,此张林业碳票覆盖3.3万余亩树林,碳减排量13.573万吨,由贵州银行毕节分行通过“林业碳票质押+保证”的混合型方式,为企业融资贷款500万元。

  今年7月,剑河县160户林农收到了贵州银行剑河支行代付的第一笔碳汇交易收入,户均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该项收入是剑河县林工商公司向林农认购碳票,并支付的碳汇未来预期收益,开创了我省碳汇认购支付预期收益的先例。

  “没想到空气也能卖钱!”领到这笔碳汇交易收入后,剑河县仰阿莎街道馨怡社区林农杨通锦喜笑颜开,自家承包的155.5亩林地,没有砍一棵树就实现了6.3万元的碳汇收益。“我会继续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加强森林防火管控,收获更多的金山银山。”

  目前,我省贵阳市、毕节市、遵义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累计颁发林业碳票15张,包括林业碳票、竹林碳票、茶园碳票等,获得融资授信5.68亿元、放款1.865亿元,实现交易金额1201万元。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4%、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0亿立方米,力争林业碳汇试点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林业碳汇开发总规模达到500万亩,将聚焦政策制度、技术标准和实践路径开展10余个方向试点,探索林业碳汇金融化、项目化、证券化,林业碳汇经济快速发展。

  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依照国家和省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相关文件和工作要求,我省正加快开展2023年度贵州省设施农业用地动态变化监测工作。今年的监测工作,通过充分的发挥省第一测绘院在遥感监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设施农业用地实施全面监管,及时掌握全省设施农业用地动态变动情况,规范全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根据计划安排,在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的工作指导下,省第一测绘院通过内外业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工作,力争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截至目前,已完成9549个项目的内业核查及全省9个市州25个区县的92个项目外业核查工作。

  此次核查项目的类型,主要涉及畜禽养殖、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多用途等,总用地面积4019公顷,其中,使用农用地面积3209公顷。

  省第一测绘院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设施农业用地包含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三种设施用地,如种植温室、大棚等,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的新趋势。监测工作将助力做好设施农业用地要素保障服务,推动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定期开展动态变化监测,可以使省市县乡四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形成联动、统筹协作,确保设施农业用地得到高效利用,切实提高耕地保护成效。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严格对标对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逐步的提升监测水平,更好更准确地察觉缺陷、处理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的监测工作,并加快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近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决定开展2023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群测群防员评选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战线工作者热情,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据了解,此次拟评选先进集体24家、先进个人36名、优秀群测群防人员50名,报灾立功群众不设名额限制据实上报;另外,将从优秀群测群防员和报灾立功群众中,择优评选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其他人员为优秀奖。

  先进集体评选范围为贵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所属事业、企业单位和其他地灾防治从业单位;先进个人为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所属事业、企业单位人员,各地质灾害防治驻县保障单位人员,乡镇等基层单位人员。优秀群测群防员为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斜坡的监测员、巡查员;报灾立功群众为2023年度已上报的20起成功避让地质灾害中,因其发现及时、主动报灾,或协助开展避险撤离,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的群众。

  11月27日,清镇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共青团清镇市委,组织麦格乡团委、乡生态保护站、乡中学等单位在麦格乡麦格村开展古树名木大树保护“1+1”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现场,邀请麦格村老党员王光勋同志讲解麦格村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的历史传说,清镇市自然资源局古树保护专家对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知识进行宣讲,普及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相关知识。

  同时,启动2023年清镇市古树名木大树保护“1+1”活动志愿者行动,并开展古树名木大树志愿者服务招募活动。活动现场共招募志愿者30名,按照“1名护林员+1名志愿者+1株古树名木”的管护模式,志愿者分别认领“属于”自己的古树,为古树挂上管护牌,接下来将自觉开展对古树的巡查和跟踪管理,及时反馈古树保护有关信息,为清镇市古树名木大树安全保驾护航。

  古树名木大树在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备极其重大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通过开展古树名木大树保护“1+1”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更好认识古树名木大树的重要性,不断营造全民参与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的良好氛围。

  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在开展兰科植物调查与监测过程中,发现4种贵州兰科植物新记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贵州科学》杂志。这4种贵州兰科植物自然分布新记录均位于荔波县,其中凸孔坡参在茂兰保护区首次发现,胼胝兰在荔波捞村河谷县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蛇舌兰和金唇兰在荔波樟江水源涵养林保护区首次发现。

  近3年来,茂兰保护区兰科植物从150多种新增到180多种,荔波县兰科植物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到200多种,兰科植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足以体现荔波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植物保护成效显著。这些兰科植物新记录的发现,对贵州兰科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有一定意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集团首页| ayx爱游戏全站| 投资者关系| 科技创新| 人力资源| 文化 & 责任|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爱游戏全站(中国)官方网站 - 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京ICP备05024156号-1 京公网安备 京ICP备05024156号-1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网站地图